![]() |
数字资产处置与跨境金融安全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7月20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三实智库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产权交易所协办的“数字资产处置与跨境金融安全”闭门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会议由三实智库副主任邱焯主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学术秘书长钱学宁和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三实智库特邀嘉宾、国家相关高端智库专家及有关监管部门负责人员出席研讨会。
活动中,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教授助理王济之首先介绍了中国实学研究会指导三实智库围绕产供链韧性与安全、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问题等战略经济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在发言阶段,钱学宁秘书长从稳定币的理论本质、监管风险及中国应对策略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既肯定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等场景展现的显著优势,也指出其理论基础尚不完善,过早全面开放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他认为我国应采取审慎开放与风险防控并重的路径,境内通过数字人民币巩固主权货币地位,境外依托香港试点探索合规人民币稳定币机制,实现金融安全与创新发展的统筹推进。
北京产权交易所行政司法业务服务中心李海军主任围绕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北京产权交易所和相关机构合作采取的境外处置模式,指出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面临查扣难、保管难、定价难、处置难等核心痛点,建议从明确处置主体、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价格公允及保障全程安全等方面加以完善。
零壹智库CEO柏亮围绕地方高质量开放与稳定币、RMA合规加速,探讨了“原生Web3.0+RWA+稳定币+代币化存款+CBDC+资本市场+产业链生态”的发展体系,针对我国在流动性领域份额与其庞大实体经济地位不匹配、缺乏高流动性人民币资产支撑稳定币等核心难题,提出在严格把控合规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规则创新和市场化运营,盘活实体资产、构建国际桥梁、吸引创新资源,积极探索利用现有合规虚拟资产撬动市场活力,让全球流动性新体系有效服务于中国发展。
香港孚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竞渊博士以稳定币法案作为重塑全球货币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核心,对比分析了美国《天才法案》与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战略差异及其对货币主权、金融效率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指出稳定币虽在提升跨境交易速度、降低成本及增强流动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技术潜力,但面临价格稳定、去中心化、资本效率兼得的“不可能三角”,强调稳定币在服务人民币国际化及吸引全球资本方面意义重大,未来将成为主要法币以数字化形式开展全球竞争的重要试验场。
相关高端智库专家聚焦稳定币的监管挑战与中国应对策略,强调稳定币是私人资本利用区块链技术重组货币功能的创新尝试,指出稳定币虽然在跨境支付领域具备优势,但面临匿名性导致客户身份难以追踪、跨境交易特性形成监管的国别局限、去中心化特征对国家主权构成挑战等问题,提出稳定币的未来将是一场创新与监管持续互动、动态平衡的演进过程。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集体参观了北京产权交易所,系统了解其架构体系和运行机制。三实智库表示,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联合实务机构与智库力量,持续在数字资产处置与跨境金融安全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和协调落实工作。